首页

赵恩静伪娘

时间:2025-05-25 15:57:14 作者:从机械工具到数字伙伴 人工智能正进入next level 浏览量:13715

  随着大模型的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体正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今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政策,从初创企业到科技巨头纷纷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体。2025年,智能体这一新兴技术正经历从“工具”到“生命体”的质变。

  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这场创新科技大会上,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的超级智能体电脑,通过选取手机中的多张照片,经智能体自动识别场景、生成文案并配乐,最终一键发布至社交媒体,全程无需手动操作。这一场景背后,是智能体对多模态数据的理解与复杂任务的拆解能力。

  百度公司在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发布了多智能体协作应用“心响”,通过自然语言,可调用多领域智能体,将任务拆解为子步骤并自主调度资源,最终生成可直接使用的可视化结果,覆盖旅游规划、健康咨询、数据分析、创意创作等十大场景超200个任务类型。

  快手推出的可灵AI,用户通过输入文字、图片等多模态信息,即可智能生成视频内容,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驾驭镜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工程师 龚正:智能体能够胜任软件编程、市场调研、医疗问询等复杂场景,且无需人类额外介入。国内外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智能体,正是看中了这一技术在特定垂直领域中能够极大提升生产力与效率的潜力。

  从概念到规模商用 “下一代人工智能”如何定义?

  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升级的驱动下,推动智能体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商用。这个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技术究竟如何定义?又将如何重构人与机器的关系?

  人工智能体通常是指具备自主感知、思考和行动的一种高级的人工智能系统,它能够理解、学习和推理,以执行复杂任务和作出决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工程师龚正介绍,过去的大模型主要是在认知和推理层面是比较优秀的,注重的是思考、总结和分析,但是不能主动去完成资料查找、读文档、调用接口等操作。智能体出现之后,就好像是给大模型装上了“手”和“眼”,它能够根据我们用户任务需要,自主调用各种工具,实现从信息获取到分析决策到内容输出的完整闭环。

  “类人化”特质是智能体区别于传统技术的核心特征:它不仅能理解多模态信息,更具备记忆能力,可通过经验积累优化决策路径。这种进化能力使其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服务的“超级入口”——在智慧办公场景,智能体辅助生成报告、分析数据;在创意领域,它协助设计图文、创作内容;在客户服务场景,它实现24小时精准应答。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黄铁军:应用和产品大致来说分两类,一类就是数字的智能体,就是大家在这个手机上,在计算机里面能够直接用的,只是一个交互界面。另外一种就更直接,就是这两年的具身智能,它是有身体的。当然有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包括自动驾驶,其实都是智能体。

  据预测,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人民币,智能体作为核心驱动力,产业链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涵盖了从基础算力支持到垂直应用的各个层面。未来5年,全球人工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以超过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

  智能体催生新职业 重构产业协作范式

  随着智能体在工业、医疗等领域深度渗透,传统产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三类全新职业形态应运而生,人机协作模式进入新阶段。

  在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企业带来大量智能体与产业融合案例。我国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5万余口油井通过智能体联动实现自动化控制。

  而这款油气行业支撑专家的智能体,通过油气行业领域大量跨界知识的积累,具备油气行业专家专业知识和理解能力。

  在人机协作的新模式下,人工智能体将负责执行标准化、重复性乃至复杂性的任务,而人类则专注于创新性、决策性的工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个人数字分身到行业专业助手,人工智能体不仅开启了人机协作的工作新模式,也创造了全新的职业机会。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伟 唐志坚 盛瑾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二届法莱美—中国论坛暨扬州—法兰克福经贸交流圆桌会举办

吉林新雪季“宠客”有道 新科技助力趣味滑雪

此外,由于冷冻结晶装置工艺流程复杂,工艺管道、设备等专业施工质量要求严格,“90后”质检员朱修瑞带领10名青年突击队员开展施工管理模式研发和创新,先后实施管道焊缝二维码、质量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等11项质量管理创新模式。其中,在3万寸径工艺管道焊接作业中,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99%,帮助工人们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受贿1.08亿余元!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如桂一审被判无期

爱康集团作为首批中国太平医康养生态联盟成员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联合太平人寿及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共同推出《2024版6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广东省委第十三巡视组原组长闫宝璋被开除党籍

拉宾在第一排入座。倪世雄讲了10多分钟后,请拉宾发表讲话并回答问题。本来学生准备提10个问题,没想到拉宾临时改了主意,说自己想问个问题:“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新变化会对中东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紧急提醒在叙中国公民尽快回国或离境

小佳后续又接触过几次AI面试,发现可以重新录制后,自信心就大了许多,“不同单位使用AI面试的软件也不一样,有的面试界面有一个虚拟的面试官形象,‘面试官’会对你说话还有文字提示,有的则只给文字提示,面试者冲着摄像头对着自己‘自说自话’。”

相关资讯
尚福林呼吁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 让中小金融机构受益

宗先生认为:中国人与西方人一样,都喜爱和欣赏无穷无尽的空间。中国人将浩渺无际的空间称为太虚、太空、无穷、无涯等,但掌握和把握空间的方式及在其中所表达的精神意趣,与西方人颇有差异。西方人站在固定的地点,由固定的视角瞭望和透视远处及深空,其视线驰于无极,消失于无穷,对这无尽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研究的、冒险的、求索的。德国诗人和哲学家歌德塑造的浮士德形象,就是这种勇往直前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与此不同,中国人不注重从固定的视角来观察和掌握深广空间,而是在流动中审视上下四方,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致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老子》云:“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易经》云:“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都表明“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这使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善于“在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宗先生指出:“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